法国首都是哪个城市

巴黎(英语:Paris):是法兰西共和国的首都,法国最大城市,欧洲第二大城市,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中心。巴黎是世界五大国际大都市之一,其余分别为纽约、伦敦、东京和香港。 巴黎建都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它不仅是法国,也是西欧的一个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巴黎香水有“梦幻工业”之称。巴黎是历史之城、美食之都和创作重镇。巴黎是著名的世界艺术之都,印象派美术发源地,芭蕾舞的诞生地,欧洲启蒙思想运动中心,电影的故乡,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创始地。...
阅读更多

荐书丨启蒙时代的“智慧城市”发展史展现科学之都巴黎的万千世界

启蒙时代的巴黎当之无愧是一座科学之都,各种科学在此实现了互通有无,新颖的观念也从八方汇聚于此,融入普罗大众、城市发展、时代变革之中,孕育出另一个崭新的智慧巴黎。国际著名科学史家白鲁诺最新力作 国际著名科学史家、法国巴黎第一大学教授白鲁诺力作,展现启蒙时代的“智慧城市”发展,描绘科学之都巴黎的万千世界。科技荟萃于此:升空热气球、坎凯油灯、天体力学、氧化学说、公制体系……智者无所不在:著作等身的法兰西科学院院士、严谨认真的学者教授、热情钻研的发明家、觥筹交错的科学发烧友…… 一份耳目一新的巴黎历史探寻指南,有料有趣、引人入胜:从拉丁区到远郊边镇,从绍塞—昂坦路到圣殿大道,从法兰西科学院到共济会九姐妹分会,从实验室到博物商店,沿途将偶遇布丰伯爵、孔多塞侯爵、拉瓦锡、狄德罗等伟人巨匠,还有无数共同塑造智慧巴黎的无名之辈…… 一幅细致入微的智慧城市科学图景,包罗万象、深入透彻,详述法兰西科学院的权威与影响力,院士们的业务,文人共和国里的科学,科技工艺宝典《百科全书》引发的风波、巴黎科学界的地理分布,化学工艺与巴黎的五行八作,巴黎城里的机械,江湖术士的科学表演,交际科学与严肃科学,巴黎五花八门的发明,水分解、升空气球等的大型实验,巴黎的科学仪器制造,科学舆论与教育公众…… 一部蓬勃绚烂的现代科学理念诞生记,精彩炫目、发人深省:巴黎科学机构与团体如何在启蒙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科学技术如何改善巴黎大都会的城市生活与工业发展?“科学监察官”法兰西科学院为何会与大革命产生冲突?服务王权的学者如何顺应潮流,转变为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家?法兰西从旧制度迈入新世界,科学也融入普罗大众、城市发展、时代变革之中。 在启蒙时代,巴黎是当之无愧的科学之都。达官贵人、市井百姓都对科学性质的实验、表演、教学与讨论表现出疯狂的兴趣。本书围绕18世纪充满活力的巴黎科学界展开,国际著名科学史家白鲁诺在其中探讨了巴黎的科技发展在法国启蒙运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不仅聚焦布丰、孔多塞、拉瓦锡、狄德罗等科学巨匠,也关注无数共同塑造智慧巴黎的发明家、冒险者、工艺师、资助人等。 全书以法兰西科学院为线索,涵盖科学机构建制、学科发展、发明创造、科学表演、公共卫生改造等主题,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描绘了大革命前夕的巴黎,展现了现代科学理念如何融入普罗大众、城市发展、时代变革之中。 白鲁诺(BrunoBelhoste),国际著名科学史家,法国巴黎第一大学教授、近代史研究所所长。曾任法国国家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法国科学院拉瓦锡委员会委员,以及多种国际著名学术杂志或丛书编委。其研究主要集中于18—19世纪法国的科学发展,在数学史、工程学史、科学机构史等方面著述甚丰,包括《柯西:一位19世纪正统派的数学家》《近代科学史: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智慧巴黎:启蒙时代的科学之都》等。 邓捷,巴黎第四大学艺术史硕士、巴黎第三大学高等翻译学院硕士。现任教于巴黎第三大学高等翻译学院,从事相关翻译工作,并定期举行法国历史、绘画方面的讲座。...
阅读更多

巴黎一座历史上多次沦陷于敌国的首都

1940年,德国军队在凯旋门前走过,1944年,美军在凯旋门前走过。 同一个空间,不同的年代,不同的人做着本质相同的事情,都在耀武和庆祝胜利。 法国是一个很“奇葩”的国家,屡次被敌国击败,屡次首都沦陷却依然能屡次重新站在世界第一集团的位置。 1812年的10月19日,拿破仑虽占领了莫斯科,但无法消灭俄军主力,在冰天雪地中被迫率领法军主力离开莫斯科回国。 俄罗斯酷寒的冬天,加上俄罗斯军队的骚扰和追击,当此进入俄国的61.1万法军,绝大部分都死在俄罗斯,最后退回国内的只剩下2.5万-3万残兵败将。 反法联军乘胜朝着法国进攻,1813年10月俄罗斯、普鲁士、奥地利及其他各国30万联军与拿破仑新组建的18万新军鏖战于莱比锡,拿破仑战败,法军约死伤3.7万人,联军死亡约5.4万人 (莱比锡战役双方布局,拿破仑以弱旅主动进攻强军,伤亡还少于对方,军事指挥艺术极其高超,虽败犹荣。) 莱比锡战役战败,标志着法兰西第一帝国陨落,反法联军于1814年3月31日进入巴黎,巴黎被敌国的铁蹄践踏。 同年4月11日,拿破仑宣布无条件投降,法国最伟大或许是最后一位军事天才(貌似拿破仑之后,法国就没出过名将),被流放到地中海的小岛厄尔巴,成了一位领土仅限于厄尔巴岛的皇帝。 拿破仑之后,法国失去了欧洲大陆第一强国的位置,此后越来越不会打仗,以致两次被德国占领巴黎,两次向德国投降。 第二次,1870年7月19日,志大才疏的拿破仑三世向普鲁士宣战,但法军屡战屡败,9月2日,法皇拿破仑三世亲率近10万法军在色当投降普鲁士,9月4日,法国爆发巴黎公社革命但普军仍长驱直入,占领巴黎。 第一,普鲁士在法国凡尔赛宫进行德意志帝国皇帝加冕,宣布德意志第二帝国成立。 这是多少钱呢?法国当时赔款的50亿法郎=12.5亿两白银,超过了清朝甲午和庚子赔款总和,清朝赔款约9.8亿两白银,实付8.7388亿两白银,清朝花了39年完成赔款,法国只花了三年就完成了给德国的赔款。 从以上可见,当时欧洲虽然战乱频繁,却依然能够侵略全世界,工业革命带来的国力提升实在是惊人。 第三次,二战中,纳粹德国闪击法国,40天迫使法国投降,兵不血刃,再次攻陷巴黎。 因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是当时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国,殖民地面积等于本土的20倍,而且号称世界第一陆军强国。 这磨迅速地被德军击败,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法军缺乏象拿破仑那样天才军事将领,战略和战术都完全落伍于时代,因此国破家亡。 有时候历史是没有规律的,一些小事和一些不世出的历史人物就决定了历史的走向! 但历史又是有其特殊的惯性,从17-18世纪路易十四时代法国成为欧洲的超级强国,一直到如今法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强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之一。...
阅读更多

世界著名城市系列5:巴黎——浪漫之都

上一期我们介绍了世界著名城市系列4:耶路撒冷——三教圣地,今天我们来介绍这一系列的第五篇:世界著名城市系列5:巴黎——浪漫之都。 巴黎是法兰西共和国的首都,法国最大的城市,欧洲第二大城市(仅次于英国伦敦),巴黎是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中心,是世界的五大都市之一(其余四个为伦敦、纽约、东京和香港)。巴黎城区(小巴黎)面积105平方千米,人口数量达248万。 巴黎位于法国的北部巴黎盆地的中央,平原地形为主,巴黎横跨塞纳河两岸,城内河流众多,成为巴黎一景。巴黎位于北纬48度的北温带地区,西邻大西洋,终年受西风带带来大西洋暖湿空气的影响,气候终年温和湿润,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非常适宜人类居住。 巴黎是一座历史非常悠久的城市,其建都历史已有近1400余年,在巴黎城中游览,处处古迹都彰显历史的痕迹。巴黎在自中世纪以来的发展中,一直保留过去的印记,某些街道的布局历史悠久,也保留了统一的风格,现在的巴黎城市规划布局是在拿破仑时期制定的,从此之后几乎没有做大规模的改变,道路格局依旧,所以巴黎有时候堵车挺严重的。 巴黎正是因为在城市格局和房屋建筑都把历史保留了下来,所以整座城市给人既有现代气息,又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处处散发着浪漫气息。当然带来巴黎浪漫气息的还有巴黎的香水,巴黎香水有“梦幻工业”之称。 巴黎的浪漫还在于其艺术气息,巴黎是著名的世界艺术之都,印象派美术发源地,芭蕾舞的诞生地,欧洲启蒙思想运动中心。19世纪的时候,法国巴黎是欧洲油画的中心,印象派美术当时因克劳德·莫奈的油画《日出·印象》受到一位记者嘲讽而得名。 巴黎的浪漫还在于其众多的文化古迹,巴黎是世界公认的文化之都,名胜古迹比比皆是,埃菲尔铁塔、凯旋门、爱丽舍宫、凡尔赛宫、卢浮宫、协和广场、巴黎圣母院、乔治·蓬皮杜全国文化艺术中心等,都另世人印象深刻,流连忘返。同时巴黎还有大量的科学机构、研究院、图书馆、博物馆、电影院、剧院、音乐厅分布于全市的各个角落。 巴黎的浪漫还在于其国际化,巴黎是世界的巴黎,是全球人们都为之向往的国际化大都市,现在的巴黎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或是工作、学习、旅行等,时时都有可能发生浪漫的邂逅。形形不同背景的巴黎居民,为这座梦想之城带来缤纷活力,形成巴黎独一无二的印记。...
阅读更多

法兰西共和国简介

法兰西共和国(以下简称法国)位于欧洲西 部,面积 55 万平方公里(不含海外领地),为欧盟面积最大的国家。边境线 公里,其中 海岸线 公里、陆地线 公里。与比利时、 卢森堡、德国、瑞士、意大利、西班牙、安道尔、 摩纳哥接壤,西北隔拉芒什海峡与英国相望。濒临 四大海域:北海、英吉利海峡、大西洋和地中海。 气候法国西部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南部属亚热带 地中海气候,中部和东部属大陆性气候。1 月平均气温北部 1-7℃,南部 6-8℃;7 月北部 16-18℃, 南部 21-24℃。 人口截至 2019 年 1 月,法国本土及海外省人口总 计为 6699 万人,人口数量居欧盟第二,仅次于德 国。法国人口数量排名前三位的大区分别为:巴黎 大区(1200 万)、奥弗涅—罗纳—阿尔卑斯大区 (794 万)、上法兰西大区(603 万)。 首都法国首都巴黎是欧洲大陆最大的城市,位于 东 1 时区,巴黎时间比北京时间晚 7 个小时。法国 本土每年 3 月最后一个星期日至 10 月最后一个星 期日实行夏令时。 行政区划法国的行政区划分为大区、省和市镇三级。本 设 13 个大区 96 个省,另设 5 个海外单省大区、 5 个海外行政区和 1 个具有特殊地位的海外属地, 全国共有 36700 个市镇。 政体法国实行共和国立宪制。根据现行的第五共和 国宪法,法国政体为半总统制,即介于总统制和议会制之间的一种国家政权形式。 宪法现行的第五共和国宪法系 1958 年 9 月公民投票通过,10 月 4 日生效,是法国历史上第 16 部宪法,曾进行过多次修改。 总统根据第五共和国宪法,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武装 部队统帅,任期 5 年,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行政机构法国中央政府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除拥有决定和指导国家政策、掌管行政机构和武装力量、推行内外政策等权力外,还有警察权、行政处置权、 条例制订权和命令发布权。总理由总统任命,领导政府的运作,保证各项法律的实施。政府其他成员 由总理提名、总统任免。 议会法国议会由参议院和国民议会组成,拥有制定法律、监督政府、通过预算、批准宣战等权力。 如出现意见分歧,由国民议会做最后裁决。国民议会共 577 席,任期 5 年,采用两轮多数投票制,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参议院共 348 席,由国民议会和地方各级议会议员组成选举团间接选举产生,任期为 6 年,每三年改选 1/2。 政党体制法国实行多党制,主要政党包括:共和国前 进党(简称 REM)、共和国人党(简称 LR)、社会党(简称 PS)、国民联盟(简称 RN)等。...
阅读更多

带你看看真实的法国!关于法国你可能不知道的小知识

你知道法国有多神奇吗?这个浪漫的国家不仅有美丽的风景和文化,还有许多你可能不知道的冷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 法国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每年有超过8000万的游客来到这里,比法国的人口还多! - 法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葡萄酒生产国,每年产量约为70亿升。法国人也是世界上最爱喝葡萄酒的人,平均每人每年喝约46升。 - 法国是世界上最多时区的国家,共有12个时区,从法属波利尼西亚到法属圭亚那,横跨了四大洲。 - 法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十进制计量制度的国家,于1795年正式实施。法国也是第一个使用公制单位的国家,如米、千克、升等。 - 法国是世界上最多诺贝尔奖得主的国家之一,共有69位法国人或在法国工作的人获得了这一荣誉,其中包括文学、物理、化学、医学、经济和和平等领域。 - 法国是世界上最多城堡的国家,据估计有约4000座城堡,其中许多都可以参观或住宿。其中最著名的城堡有凡尔赛宫、卢瓦尔河谷的城堡群和香槟区的城堡等。 - 法国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女性选举权的国家之一,于1944年通过了法律,赋予女性投票和被选举的权利。法国也是第一个任命女性总理的欧洲国家,于1991年由米歇尔·罗卡尔担任。 - 法国是世界上最多面包店的国家,平均每1000人就有3.8家面包店。法国人也是世界上最爱吃面包的人,平均每人每年吃约58千克。法式长棍面包是法国最有名的面包之一,每天有约1000万条被制作和销售。 - 法国是世界上最多奶酪种类的国家,据说有超过1000种不同的奶酪。法国人也是世界上最爱吃奶酪的人,平均每人每年吃约26千克。法式奶酪通常在餐后作为甜点食用,搭配红酒或白酒。 - 法国是世界上最早建造铁塔的国家,即埃菲尔铁塔,于1889年为巴黎万国博览会而建造。埃菲尔铁塔是世界上最高的人造结构之一,高达324米,重达7300吨。埃菲尔铁塔也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每年有约700万人来参观。 你学到了吗?这些只是关于法国你不知道的那些冷知识!还有更多等你去发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阅读更多

被占据的巴黎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城市吗?地球知识局

巴黎的美不因为她的混乱而折损半分,太多的历史痕迹都在这个国家寻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今天的图片科就带你看看光影下的巴黎。 巴黎是法国的首都及最大都市,同时是法兰西岛大区首府,为法国的政治与文化中心 截至2011年为止,巴黎都会区的人口则逾1,229万,是欧洲最大的都会区之一 目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之一,在娱乐、时尚、科学、媒体等方面皆有重大影响力 巴黎与法兰西岛大区大约贡献法国4分之1的国内生产总值,在2009年为5,521亿欧元 巴黎的高等教育机构是欧盟最集中的地区,高等教育研究与发展支出也是欧洲最高的地区...
阅读更多

欧陆霸主法兰西

法国曾经的欧洲霸主,如今的世界强国,借鉴司马光的编年体并通过流水账的方式讲述法国的时代变迁。 法国首都是巴黎,位于法国北部,塞纳河两岸,人口约1000万(成都人口1400万),面积12000平方公里(大成都14000).是五大国际都市之一。我们的讲述也从这里开始吧。 巴黎在罗马时期称为吕岱西,那时只是个罗马北部的要塞。西罗马帝国瓦解时,法兰克人(日尔曼人的一支)开始扩张地盘,建立属于自己的王国。第一王朝是墨洛温王朝。公元500年(南北朝),因为宗教的原因,法兰克国王克洛维一世将首都定在巴黎,这是一个影响至今的决定,要知道那时的巴黎地理位置并没有里昂好,巴黎也因此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公元8世纪(唐),丞相丕平(法国著名两大矮子)篡夺王位,加洛林王朝建立,篡夺王位时,丕平联合罗马教皇,结成政治宗教联盟,为了酬谢教皇丕平出兵意大利,将罗马以及周围土地送给教皇,使其建立教皇国,这就是赫赫有名的“丕平献土”。从此罗马教皇成为西方的精神领袖,影响了西欧1000多年。 丕平的儿子查理,就是赫赫有名的查理曼大帝。他南征北战建立查理曼帝国,并成为欧洲历史上第一个被封为皇帝的人,也是法兰西第一次成为欧洲霸主,由于他的成功扩张,也使基督教的影响从西欧扩展到中欧。同时他还打败了阿拉伯人,将阿拉伯政权限制在伊比利亚半岛,成功阻止了阿拉伯向西欧的扩张。 查理曼大帝死后帝国分为三部分西法兰克王国、中法兰克王国和东法兰克王国三国,成为后来法兰西王国、意大利王国和德意志第一帝国三个国家的雏形。西法兰克王国定都巴黎。使用源于拉丁语的语言作为国语,也是未来法语的基础。东法兰克使用日耳曼语,从此两国分道扬镳,也成为两种不同的民族。 西法兰克经常遭到维京海盗袭击,而统治者对维京人的表现十分无能,使贵族和地方豪强形成自己势力,有点类似东周,各方虽奉共主却阳奉阴违武装割据。在公元987年,巴黎公爵卡佩家族登上历史舞台,建立了卡佩王朝。 987年(北宋)卡配王朝重新定都巴黎,从此巴黎成为1000多年来法兰西领土上最重要的城市。更一度成为世界的中心。巴黎的格局有很多都是那时留下来的。 格列夫广场,也就是巴黎市政厅,就是当时商业中心。当然也有很多遗迹保存下来比如:圣雅克塔。 巴黎最大的教堂:巴黎圣母院。相信大家知道这个极富盛名的哥特式建筑,是因为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吧。在当时,巴黎圣母院是阿尔卑斯山以北最大的教堂,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天主教巴黎总教区的主教座堂。 但是刚建立时,卡佩王朝只是欧洲很小的很不起眼的地区。正是统治者的英明使法国逐渐强大。 法兰西是封建割据国家(东周)。王室领地狭小,只限于巴黎和奥尔良在内的分散领地。十一世纪开始,路易六士击败了王室领地的大小封建领主,开始扩大王室领土,并颁布法律,增强集权,现在的西岱岛还保留着巴黎监狱(在巴黎圣母院后面)。同时确定巴黎的商业、政治中心地位,将各地的税收汇聚到巴黎。在城外建立围墙,把巴黎变成一个易守难攻的堡垒。如今巴黎的街头巷尾还能看到城墙的遗迹。 路易九世时期,巴黎人口达到20w,成为欧洲第一大城市,为了巩固统治还建立了索邦大学,教授文学、历史、哲学、医学。 在1204年,十字军东征时期,卡配王朝的腓力二世为了保护巴黎在城西修建了一座通向塞纳河的城堡,主要用于存放王室的档案和珍宝,同时也存放他的狗和战俘,这个城堡的名字是--卢浮宫。 1203年法国征服了诺曼底,合并了安茹(法国诺曼底贵族,英国金雀花王室)等大片领地,英王在法国的领地只剩下阿基坦和普瓦图的一部分。 十三世纪末,腓力四世与罗马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发生冲突。罗马教廷一度迁至阿维尼翁,由法国国王控制,史称阿维尼翁之囚。同时,腓力四世眼红圣殿骑士团的财富,而骑士团依仗他们的雄厚财力往往故意抗拒王命,引起法国各阶层普遍不满。利用这个时机,法王对教皇克莱门特五世施压,操纵罗马教廷污蔑圣殿骑士团是异教徒,对其进行血腥,掠夺他们大量财富。这也说明了卡佩王朝逐渐使王权超越神权 瓦鲁瓦王朝是卡佩家族旁系,卡佩家族绝嗣,法国人最终选举瓦卢瓦家族的腓力六世继任,因为王位继承问题和英王爱德华三世打了百年战争。百年战争,法国屡战屡败,巴黎还遭到严重破坏。 百年战争有个说法是两国对弗兰德斯地区(比利时荷兰)进行争夺,弗兰德斯从英国进口羊毛,纺成面料倾销欧洲大陆,所以弗兰德斯一直是那个时期欧洲最富有的地区,也是百年战争英法争夺的对象,由于战争等原因,弗兰德斯地区工匠翻过阿尔卑斯山迁移到意大利北部,直到今天意大利还是世界轻工业的中心,阿玛尼、古驰、普拉达、菲格拉慕、华伦天奴、范思哲这些时尚服饰的产地。历史竟是如此有趣。 其实瓦鲁瓦王朝还是很惨的,战争不断,初年爆发了和金雀花王朝的百年战争,116年的战争基本都发生在法国境内,巴黎还遭到劫掠,期间还爆发了黑死病,夺取法国三分之一人口。后来又陷入西班牙和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争夺欧洲统治权的 冲突中。 由于巴黎不断扩大,为了在百年战争中抵御英国人攻击,法王查理五世在原城外围又加了第二道围墙,这时的卢浮宫就起不到原来的防御作用,变为了皇室的宫殿,在巴黎东面又建造了一个要塞,这个要塞的名字也很耳熟:巴士底狱。 首先他在圣女贞德的帮助下,于1453年结束了百年战争,收复了除加来之外英国在法兰西境内的全部领地,法国在百年战争成功击败英格兰,取得最後胜利。 经济上,制定税收制度,通过三级会议获得征税的永久权(1439年后,查理七世不再召开三级会议,独揽大权)。他所规定的三种税一直施行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 宗教上,确定法国教会高于教皇;取缔向教皇献纳年俸金的制度;保持法国教会自由,并同罗马隔绝。 查理七世虽没有开疆扩土,却为法兰西的强盛打下了基础,促成了法兰西日后的强大。 首先他在圣女贞德的帮助下,于1453年结束了百年战争,收复了除加来之外英国在法兰西境内的全部领地,法国在百年战争成功击败英格兰,取得最後胜利。 经济上,制定税收制度,通过三级会议获得征税的永久权(1439年后,查理七世不再召开三级会议,独揽大权)。他所规定的三种税一直施行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 宗教上,确定法国教会高于教皇;取缔向教皇献纳年俸金的制度;保持法国教会自由,并同罗马隔绝。 查理七世虽没有开疆扩土,却为法兰西的强盛打下了基础,促成了法兰西日后的强大。 查理七世的儿子路易十一吞并了勃艮第公国、安茹公国、普罗旺斯伯国和曼恩伯国等,在15世纪末基本统一了法兰西全境。维克多·雨果在小说《巴黎圣母院》中,描写了路易十一统治时期法国的人生百态。 16世纪瓦卢瓦王朝末期法国王室的宫闱斗争、王室纷争与权力争夺,天主教与新教宗教激烈矛盾。一个重要女性脱颖而出,她就是凯瑟琳·德·美第奇。 欧洲的十六世纪是个充满变革的时代,文艺复兴的曙光已照亮欧洲大地,波澜壮阔的大航海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印刷术的改进促进了知识传播,君士坦丁堡的失陷引起人们反思,教会的分裂与腐败又让人们对宗教重新审视,伊拉斯漠的《愚人颂》,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各种思想纷纷兴起,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天才的艺术大师横空出世,这一切都促进了思想的发展,宗教改革的思想也随之而来,从早年的胡期、威克利夫、到茨温利,最后终于出现马丁·路德和加尔文这两位影响深远的人物。 凯瑟琳·德·美第奇出身于意大利佛罗伦萨著名的美迪奇家族(捐助了波提切利、达芬奇、米开朗琪罗、韦罗基奥等人,让佛罗伦萨变成了欧洲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之都)。她的叔叔是利奥十世、克莱蒙特七世。也正是因为利奥十世销售赎罪券,最终导致了马丁·路德发动的宗教改革,罗马天主教的分裂。 从宗教改革的思想开始,在各地不可避免地产生政治变革,新旧思想的激烈交锋,政治经济利益的矛盾冲突,发展到极端情况,便出现了宗教战争,从胡斯起义、德意志农民战争,德意志新教诸侯与皇帝的战争,到尼德兰革命、法国宗教战争直到十七世纪的三十年战争,宗教战争断断续续一百多年,给欧洲社会带来极大动荡。 十六世纪后斯的法国宗教战争,便是其中一场有重要影响的战争,它从1562年起,1598年终,三十多年间共进行八次大的战争,较小的战役则几乎一直不断,对经济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坏,对法国的王权,更是沉重打击,各地四分五裂,田园荒芜,人民流离失所,曾经富饶美丽的法国大地,变成一片废墟,瓦卢亚王朝随着这次宗教战争而灭亡,波旁王朝随之兴起。 凯瑟琳·德·美第奇是一个高明的政治家,他儿子登基后开始摄政(参考叶卡捷琳娜二世、慈禧),制衡法国贵族,以和谈名义召集胡格诺重要教徒到巴黎,随后展开屠杀(圣巴托洛缪大屠杀)。那一夜是巴黎史上最血腥的一夜。历史就是如此的有趣,美第奇家族受到教会的帮助而强大,而家族历代家主却热衷于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家里出的的两个教皇却直接造成了教会的分裂,而家里的法国皇后加剧了宗教改革的进程,还造成了瓦卢亚王朝的覆灭,波旁家族登上历史舞台。 凯瑟琳·德·美第奇在卢浮宫西面仿照意大利佛罗伦萨的花园修建了著名的杜伊勒里宫,此宫后来先后变为波旁王朝早期行宫、拿破仑行宫、和拿破仑三世行宫,十九世纪末被巴黎公社焚毁,所以现在在巴黎卢浮宫旁只能看到杜伊勒里花园。 还有一个影响深远的举措:要求女子束腹,她的这一行为随后推广到了后世西班牙英国意大利甚至美国等地,还记得加勒比海盗第一部那可怜的伊丽莎白么?这也说明了,欧洲下流社会学习上流社会,上流社会学习巴黎宫廷(有没有想到路易十四的香水和高跟鞋)。 波旁王朝是法国历史上很重要的时期,大家耳熟能详的黎塞留、马扎然、路易十四,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三十年战争、美国独立战争,荣军院、卢浮宫、凡尔赛宫。真的不知道从何讲起。 首先介绍一下波旁王朝,因为现在还有波旁王朝。是的21世纪。波旁王朝曾断断续续统治法国、西班牙、那不勒斯与西西里、卢森堡等国以及意大利若干公国的跨国王朝。在法国统治于1589年(明万历)结束于1830年七月革命,波旁王朝在意大利的统治于1860年告终。波旁王朝在西班牙的统治于1975年复辟,是目前西班牙的王室。 可以说17世纪的欧洲因为宗教问题非常的乱,瓦鲁瓦家族人丁凋敝,亨利四世因其合法继承人的身份继承王位。亨利四世的波旁家族是法国胡格诺派(新教)的领袖。因此亨利四世对宗教施行宽容政策,,颁布了南特敕令,令很多信奉基督新教的手工业者留在法国,促进了法国经济的繁荣。但亨利四世的宗教宽容政策,让他被狂热的信徒刺杀。 继承者就是耳熟能详的路易十三(大仲马的三剑客就描写这一时期的法国,路易十三,黎塞留,奥地利的安娜,白金汉公爵)。再说一句,路易十三的母亲叫玛丽·德·美第奇,美迪奇家族还是很强的。再说一句,路易十三出生的地方,你是喜欢徐志摩笔下的“芳丹薄罗”,还是朱自清纸上的“枫丹白露”呢? 路易十三即位初期,母亲摄政,由于她亲西班牙的政策,使得新教胡格诺派比较恐慌,开始联合贵族反对王权。 红衣主教黎塞留上任后对胡格诺派所拥有的城堡进行削弱与减少,最后拉罗歇尔(三剑客有写哦)成为了胡格诺派手中最后一个堡垒,并且受英国人支持。为了除掉这个堡垒,王室先后对拉罗歇尔的胡格诺派发动两次围城,而1627年由黎塞留发动的围城攻陷了城防,胡格诺派失败。也开始了法国的专制统治,王权再次放大。 1618年,欧洲宗教问题还没有解决,而是愈演愈烈,爆发三十年战争,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全欧洲大战,神圣罗马帝国和西班牙企图欧洲的新教运动,扩张各自的势力,法国联合瑞典(古斯塔夫大帝),法国陆军由此取代西班牙成为欧洲第一陆军。 这一问题可以看出,当新教徒在国内阻碍王权发展时,要剿灭,新教对王权扩张有利时,要支持。统治者没有主义,只有利益。 三十年战争,推动了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是欧洲近代史的开始,使大航海时代的西班牙逐渐衰落,为日后法国两百年的欧陆霸主地位奠定基础。 路易十四还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吧,我特喜欢大仲马的《二十年后》、《布拉热诺纳子爵》。一本讲的是路易十四小时候,奥地利的安娜和马扎然主政时期,当然印象比较深的是克伦威尔的资产阶级革命,另一本讲的是路易十四早期,不过属于小说性质,并不是正史。 路易十四可以说是法国历史上和拿破仑比肩的君主吧他是欧洲历史中在位最久的独立主权君主,同时期屹立着三个伟大的君主:俄国彼得,清朝康熙,法国路易十四,如果比较一下三位君王的经历,你就不能不感叹历史上的造化如此之绝,三个人的经历竟然如此之相似,三位君王都是幼年登位,年轻有为,勇于变革,他们都在自己的国家乃至整个世界历史上亲手缔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伟大时代!就我们来看一下伟大的太阳王。 黎塞留去世后,马扎然成为首相。此时,恰恰是法军在三十年战争中决胜关头。马扎然为了应付战争的需要,苛捐杂税随之而来,引起国人愤怒,这就是著名的投石党运动。投石党运动以及首相马扎然和孔代亲王的夺权斗争让少年时的太阳王颠沛流离,给他内心蒙上一层阴影。虽然后来被人民迎回巴黎,但他对巴黎完全没有好感,也正是这个原因让他在远郊建立了一个伟大的建筑---凡尔赛宫。 凡尔赛宫,转他能转个三天三夜,是不是讲也要讲三天三夜呢?推荐BBC纪录片《凡尔赛宫》。其实我去了凡尔赛,我真的为之倾倒,也很感激巴黎能如此完好的保留着这世间瑰宝。 马扎然死后,路易十四亲自掌权,从此不再任命宰相,创立有史以来无与伦比的绝对君主制,朕即国家如此而来。路易十四明白,要巩固权力,就要统一宗教,所以他取消了南特敕令,颁布了枫丹白露敕令,驱逐新教徒,重新确立天主教地位,很多新教徒移居到北美。此外,路易十四扩张野心极大,先后发动:遗产战争(法西)、法荷战争、九年战争(英国、荷兰和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为什么拿破仑和路易十四都被法国人爱戴,可能他们都是一个国挑了欧洲各国吧,表现出了法国的强大,反法同盟一词也是从九年战争来的。也可以看出路易十四像极了康熙,一生征战,晚年国库空虚。为后来法国大革命他的子孙走上断头台埋下了定时炸弹。 路易十四为了鼓励士兵,兴建了一座用来安置他的军队中伤残军人的建筑--荣军院。 路易十四的影响可说是深远,这位皇帝一辈子只洗了7次澡,原因比较有意思,那个时候的医学认为,鼠疫和细菌感染类的疾病,都是通过水传播的,不光皇帝不洗澡,1850年的时候,整个巴黎的居民,每个人平均每年只洗两次澡,这就催生了两个产物:香水。用香水遮盖酸爽;丝绸制的衣服,尤其是内衣。那时的丝绸都是从中国进口,所以很是昂贵,只有贵族能穿。有趣的是,他们竟以为绸织物紧密而且顺滑,细菌不容易附着,真是想太多。芭蕾,皇帝陛下非常喜欢舞蹈。1661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下令在巴黎创办全世界第一所皇家舞蹈学校,并亲自参加演出。高跟鞋,因为他很矮 路易十四的继任者,是他的曾孙路易十五(路易十四在位70多年太能活)。路易十五继位后才发现路易十四撂下个烂摊子,四处征战建造宫殿,早已债台高筑,不幸的是,路易十五没能克服这些财政问题,而是更多精力去追求妇女,据说他很能干。他在位期间参加了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取得了胜利并得到了科西嘉岛和洛林,他以为自己和曾祖父一样伟大,但是在和英国的七年战争后失去了巨大的法国殖民地。法国放弃了印度、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西岸。虽然法国仍然拥有密西西比河西面的新奥尔良和瓜德罗普岛,但是这次失败标志着法国失去了新大陆。从此,海洋对法国再不友善(拿破仑)。天花结束了他怯懦而无力的一生。 路易十五也并非全无作用。他建造了先贤祠,建成之日教堂恰逢如火如荼的法兰西大革命,好讽刺。。。启蒙思想巨人伏尔泰与卢梭等人的灵柩也相继迁徙于此,大仲马也在里面哦,还有维克多·雨果、皮埃尔·居里夫妇等等等。可以说是法国名人堂,巴尔扎克、莫泊桑、笛卡尔都无缘得入。 继任者是路易十五的孙子,路易十六,历史上欧洲只有两个国王上了断头台,一个是查理一世,一个就是他。他即位时法国陷入严重的危机中,宫廷大臣互相争权,社会矛盾尖锐,国库空虚,债台高筑。路易十六试图改革,召开了废弃已久的三级议会,任用经济学家弥补财政赤字,准备将专制变为君主立宪,可惜社会矛盾尖锐到极致,他已经回天无力。同时为了牵住英国,路易十六资助美国独立战争,加重了财政赤字,法国经济雪上加霜。 1789年7月14日法国大革命爆发(法国国庆),巴黎群众攻陷巴士底狱,1793年1月21日在巴黎革命广场(今协和广场)被自己设计的断头台处决。 路易十六走上了断头台,封建专制制度也在法国走到了尽头。从此法国走进了新的时代。 预告: 欧洲大陆三色旗,汽车右行,民法,奥斯特里茨战役、乌尔姆战役,间接让埃德蒙邓蒂斯身陷囹圄,巴尔扎克最崇拜的人,贝多芬最唾弃的人,凯旋门的建造者,列夫托尔斯泰评价他:一个没有信仰、没有习惯、没有传统、没有名望,甚至祖籍不是法国的人(战争与和平)。这是在说谁? 法国为什么与欧洲各大国为敌?为什么卷入世界大战,为什么号称欧洲第一陆军会被德国瞬间打败?...
阅读更多